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  • 文化

      孝义市,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。她,背倚吕梁山脉,衔吕梁之雄峰;面俯晋中盆地,吞汾河之浩水。市域面积945.8平方公里,人口44万,是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的聚汇之地。孝义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处处凝集着一个“特”字:
  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隋朝末年,郑兴“割股奉母”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,唐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,因“邑入郑兴孝行闻于朝”,唐太宗亲赐“孝义”一名,县名自此由永安县改为孝义县。淳朴的民风营造出人际关系之和谐、经商合作之诚信、仁义之风尚。随着千年历史的延绵不绝,被誉为“文化三绝”的皮影、木偶、碗碗腔沉淀下来,成为孝义文化最具特色的亮点。近年来孝义市被文化部命名为“民间艺术之乡”、“文化先进县(市)”。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是我国首座收藏、研究皮影和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;市木偶艺术团多次出国访问演出,赢得较高的声誉;市碗碗腔剧团多次进京演出。去年9月,孝义大型木偶广场表演剧《胜溪春潮》摘取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。
  丰富的地方特产资源。孝义自唐以后,就成为闻名—方的特产富庶及商贾云集之地。境内有煤、铁、铝矾土、硫磺、石膏、白云石、耐火黏土等数十种矿产资源,尤以煤、铝资源最为著名。境内储煤面积达783.5平方公里,占全市总面积的82.8%,探明储量90亿吨,曾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县和山西省十大产煤县行列;铝矿探明储量2.6亿吨,占全国储量的16.6%、全省储量的44%,而且地质构造简单,矿体规模宏大,品质好,品位高,居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二,在国内外享有“白色主焦煤”的美誉。农作物种类有70余种,盛产小麦、谷子、玉米、高粱、豆类、薯类等;经济林主要有核桃、柿子、苹果、花椒、红枣、葡萄等十余种,尤以核桃为最,年产量4000余吨,是享誉海内外的汾州核桃主产区。
  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。孝义境内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横贯东西,孝柳铁路直抵黄河;大运高速穿越而过,公路网纵横交错,四通八达。孝义是通往陕西、宁夏、内蒙的重要通道,是海内外商家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前沿阵地,占据着承东启西、联系四通八达的重要战略地位。
  改革开放以来,孝义人民把“行孝仗义”的传统美德与市场竞争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,使煤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1992年撤县设市,揭开了孝义发展的新篇章。特别是1999年以来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吕梁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紧紧围绕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、打造三晋一流强市”的奋斗目标,大力加强物质文明、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,着力改善发展环境,不断把全市经济社会推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。到2004年,全市GDP达到61.1亿元,财政总收入达到9.27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2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156元,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19个县(市、区)名列第四位,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。今年1—6月份,全市GDP完成 455063万元,同比增长36.7%;财政总收入完成92424万元,同比增长139.74%。孝义也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、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市、全国教育“两基”工作先进市、全国文化先进市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、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、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、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市、全国工会工作先进市等荣誉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
  在“打造三晋一流强市”取得丰硕成果,并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 100个县市之后,孝义市委、市政府审时度势,放眼全国,自加压力,科学谋划,提出了奋斗三年、创建全国百强县(市)的新目标。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,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大力推进开放兴市、民营兴市和科教兴市战略,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,继续引深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迅速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,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;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指导,加大“三农”工作力度,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;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,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,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,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;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指导,全面繁荣发展教育、文化、科技、卫生事业,促进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协调发展。到2007年底,全市GDP达到120亿元,财政总收入达到25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,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 元,呈现出经济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、文化繁荣、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。

孝义历史源远流长,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,是山西历史上置县最早的地方之一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所记载的晋景公赏士伯以“瓜衍之县”,即春秋周定王十三年(公元前594年)始置瓜衍县。
  公元前594年,晋国正卿荀林父统帅晋军主力灭掉赤狄潞氏,彻底平息了狄人的长期威胁,也使晋国疆土拓展到太行山西麓。凯旋之日,晋景公重赏荀林父“狄臣千室“,随之又想起3年前晋楚崤之战后,荀林父以败军之将谢罪“请死”,大夫士会仗义直谏,力保其无罪,这样才使荀林父免掉死罪,重任中军将的情景。于是襄公又感激地对士会说:“吾获狄土,子之功也。当初若不是您的劝谏,我就会失去荀林父,也不会有今天的胜利。”遂将“瓜衍之县”赏给了士伯。
  瓜衍县的旧址在今孝义市北的虢城村,古代又称此地为“瓜城”,至今当地百姓还把流经附近的虢义河称作“瓜衍河”。瓜衍县是目前史料载中我国最古老的县名之一,是“县”从最初的田地划分单位到居民组织、功臣封地。并向行政区化名称逐步过渡中的一个地名化石,它影响到秦王朝及后来集权统治形式郡县制的诞生。难怪余秋雨说“民族文化中的很多起源性的东西都与山西这块土地有关。”
  2.孝义的由来
  孝义由“孝”和“义”两字合成。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,是由当地的郑兴“割股奉母”的纯朴孝行,和“义虎救樵夫”(又说:尉迟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义)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,演变而来。
  据记载,孝子郑兴,自幼很有志向,终日勤劳耕作,侍奉父母,但家境贫寒。父亲去世后,郑兴守孝3年。母亲久病不愈,郑兴服侍床前,从不解衣,不离母亲半步。母亲想吃肉丸汤,郑兴因无钱买肉,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。此事传开后,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。“割股奉亲,乃世乏奇事!”。在清乾隆《孝义县志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,遂改名孝义。事见唐李吉甫《元和郡国志》。”
  而“义虎救樵夫”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。清乾隆《孝义县志》记录了一个动人的故事,说的是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,老虎不仅没有吃他,反而将他背出山外。樵夫千恩万谢,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,到了时日,老虎如期而至,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。
  为纪念孝义得名,1380年,孝义市以“割股奉母”和“义虎救樵夫”的历史典故为题材,于2007年1月1日,落成了两座大型高粱红花岗岩雕塑,以此展现孝义的城市形象。

1.位置
  孝义市属于山西省吕梁市。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中盆地西南隅,吕梁山脉中段东麓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°21’~111°56’,北纬36°56’ ~37°18’之间。海拔731~1777米。北与汾阳为邻,西北与中阳县相依,西与交口县接壤,南与灵石县相连,东南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。境域东西直线最长46公里,南北直线最宽为26.55公里,总面积945.8平方公里。
  孝义地理位置重要,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—山西名胜志》卷七记载:“瓜城在县北十里,本虢城也。相传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,乃筑城以居之。”又云:“六壁府在县西南十五里,俗以城有六面故名。后魏书太平真君五年讨胡贼于六壁,即此城也。”《续修四库全书》也记载:“西河有中阳县,俗名向阳峡,崖险插天,中断如辟,延袤二十余里,为汾石咽吭。汉晋皆置关守之。洪武初置巡简司。隆庆元年九月十五日,北虏自此入侵。”由此可看出,兵家进军太原,或挥师中原,孝义是他们绕不过去的门槛和军需补给的天然粮仓。
  当今孝义区位优势明显,交通便利,公路、铁路四通八达。距省会城市太原120公里。境内38公里的南同蒲公铁路介西支线直插腹地,贯穿东西;33公里的孝柳铁路向西延伸,直抵黄河。大运高速公路、太军高速公路从南北两侧擦境而过。孝义的主干公路—南北纵贯的汾介一级公路和东西横穿的孝午公路、与307和108国道、市乡油路、乡村公路,构成了纵横交错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公路通车里程达1288公里。便利的交通使孝义市成为晋秦物流要道和晋西运输枢纽,是吕梁和陕北等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。因此,孝义着实是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的聚汇之地,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明珠。
  2.地貌
  孝义襟吕粱带汾水,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。整个地区因地质结构不同而分为西部的山区,中部的丘陵和台塬区,以及东部的平原区。
  孝义的西部山区山川壮丽,景色万千。其山地为石灰岩千石山区,属吕梁山脉。山顶浑圆,山脊起伏,山坡呈阶梯状,沟谷切割陡峭,地表大部分被灌木覆盖,主要山峰有龙盘山、凤凰岭等,海拔1200~1400米,最高峰薛颉岭海拔高达1777米,为孝义第一高峰。山区面积为147.64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15.61%。
  中部地区一部分被黄土覆盖,形成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,沟底基岩出露,丘陵区地形破碎,墚峁相连,重峦叠嶂,梯田遍布。黄土丘陵区面积442.26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46.76%。中部地区的另一部分由于河溪洪水的切割,被切割为长墚状台塬地貌。台塬面开阔平坦,地势呈北东向倾斜,沟谷深切,谷底有溪流,塬面和缓坡面多作为农田,处少数太塬平地可资灌溉以外,大部分耕地为旱田,面积为182.73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19.32%。
  东部为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,地势平坦,水源丰富,土壤肥沃,灌溉方便,是孝义的主要粮棉产区,该部分面积为173.17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18.31%。
  3.水文、
  孝义市境内的地表水多为河水,河谷水系发达,但多为季节性河道,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。有史料记载:“胜水一名孝河,源出狐岐山之麓,流经县西十五里至县东南入于汾。土京水一名西阳水,源出县西南一十五里,土京水合胜水入汾河。”“玉泉山在县西南七十里,下有泉如涑玉因名。通吉隰往来之路,其水引县南,灌南曹五楼诸村民田。”这些史料都是孝义水系发达、河流众多的有力佐证。主要河道由过境河和境内河组成。过境河有汾河、磁窑河、文峪河、虢义河;境内河有孝河、兑镇河、下堡河、柱濮河等。汾河是孝义市最大的过境河,流经孝义市与介休市交界处。孝河为境内主要河流,河流长度为56.5公里,流域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,由发源于西部山地的下堡河、兑镇河、柱濮河等支流汇流而成,由西向东基本横穿全境,在芦南村东南汇入文峪河。孝河多年平均地面水经流量为3491.2万立方米。
  孝义境内地下水补给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的渗入。山区主要为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;丘陵区除大气降水补给外,还有河道渗漏补给和农灌回归补给及西北部山区的侧向径流补给;平原区地下水的来源以大气降水和山前侧向径流为主,其次为河道渗漏及农灌回归补给。
  受区域构造的控制,地下水由山区向平原区排泄。山区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为河道排泄、采矿排水、地下水开采,其次为灰岩水的深层排泄;平原区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为开采、蒸发和侧向径流。
  4.气候
  孝义市属暖湿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。春季受季风交替影响,风大雨少;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,多雨炎热;秋季受冷高压侵入,温湿晴朗;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,寒冷少雪。
  孝义市年均气温10.1°,气温月际变化大,最冷月为1月,平均温度为-5.6°C,最高月在7月平均温度为23.7°C,极端高温可达39.5°C,极端低温为-22.9°C。年平均日照2640.7小时,日照率为60%,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47千卡/平方厘米,生理辐射量71.51千卡/平方厘米。
  孝义市年平均降雨量486毫米,降水主要集中在7、8、9三个月,降水量由东向西随着地势的逐步升高而增加。降水以小雨最多,年平均降小雨天数为63天,降中雨天数为9天,降大雨天数仅为3天。年均积雪深度为6.5厘米。全年平均无霜期190天,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。全境内年平均蒸发量E20观测值为1957.84毫米,折算水体蒸发量为1152.6毫米,年平均仅为62.4毫米。
  孝义的风向冬季多为西北风,夏季多为东南风。一年内风力最大的月份为1月。

孝义市,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。她,背倚吕梁山脉,衔吕梁之雄峰;面俯晋中盆地,吞汾河之浩水。市域面积945.8平方公里,人口44万,是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的聚汇之地。孝义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处处凝集着一个“特”字:
  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隋朝末年,郑兴“割股奉母”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,唐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,因“邑入郑兴孝行闻于朝”,唐太宗亲赐“孝义”一名,县名自此由永安县改为孝义县。淳朴的民风营造出人际关系之和谐、经商合作之诚信、仁义之风尚。随着千年历史的延绵不绝,被誉为“文化三绝”的皮影、木偶、碗碗腔沉淀下来,成为孝义文化最具特色的亮点。近年来孝义市被文化部命名为“民间艺术之乡”、“文化先进县(市)”。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是我国首座收藏、研究皮影和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;市木偶艺术团多次出国访问演出,赢得较高的声誉;市碗碗腔剧团多次进京演出。2005年9月,孝义大型木偶广场表演剧《胜溪春潮》摘取了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。